为了满足手机、PC端等高端电子设备对大数据处理的要求,芯片厂商通过不断向硅芯片内部增加晶体管数量的方法,来提高市场竞争力。但因硅基芯片可包含的晶体管容量邻近天花板,让不少芯片厂商面临着未来制程技术停滞的问题。
在此背景下,许多国家都开始寻找一种新的可行材料,来替代硅基芯片,将其作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新型材料。值得一提的是,与在硅基半导体领域中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处境不同,我国在未来半导体原材料领域位于领 先地位。
我是柏柏说科技,资 深半导体科技爱好者。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:引领未来半导体发展方向,超1000家国产厂商入驻半导体化合物领域,台积电联盟将暂停对大陆半导体厂商出口化合物材料。
老规矩,开门见山。DiGiTimesAsia6月30日消息,截至2021年6月份,中国有超过1000多家企业从事化合物半导体的开发和生产。此外,光电子产业与技术协会(PIDA)下属的台湾化合物半导体与设备产学联合会主席DorisHsu表示:有关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方向上,中国或许掌握未来半导体原材料的主导权。
DorisHsu表示,与硅基、锗基这种单元素材料不同,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提取、制造过程十分复杂。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主要包含晶体生长、元件制造、测量、成品推出等4个环节,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很严格。
结合美芯半导体与大陆半导体在化合物领域中的影响力,DorisHsu对台积电联盟的未来发展方向表示担忧,DorisHsu的担心是对的,尽管台积电目前在半导体领域中十分吃香,但这是建立在硅基技术基础上的。也就是说,在发展未来半导体行业的道路上,台积电的后劲并不足。
虽说台积电为了保持在芯片代工领域中的先进性,提出了用半金属铋作为二维材料接触电极的概念,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,但这只是缓兵之计。因为硅基半导体迟早会被代替。DorisHsu表示,
鉴于美国的Cree和II-VI现在主导着相关基板的供应,并且有1000多家中国公司从事化合物半导体的开发和生产,因此台积电联盟正面临来自国际参与者的激烈竞争。